千年祭祀火神臺
商丘古城西南角,,有一處夯土筑起的高臺,,當(dāng)?shù)乩习傩辗Q火神臺,。
火神臺下,,一場莊重的“火神祭祀”正在進行,。
響亮的盛世鑼鼓之后,,主祭祭酒,、凈手上香,、讀祭拜文,、行施拜禮,、拋灑五谷祈福中華,祭祀程序依次展示,,最后繞殿一周祭祀禮成,。
每逢農(nóng)歷初一、十五上午十時,,一主祭,,二陪祭,若干男女組成祭祀方陣,,打著上書“火神祭祀”數(shù)面黃旗,,在三商之門集結(jié)。然后進入大門,沿富商大道到萬商廣場華商始祖雕塑,,一祭,。過華商始祖拜臺北走三商橋,到商祖殿前,,再祭,。經(jīng)花戲樓進火神臺山門,在火神臺前設(shè)一長條供桌,,三祭,。
書者跟著祭祀隊伍,一并走到火神臺下,,懷著崇敬之心,,觀看火神祭祀儀式。
從遠(yuǎn)古至如今,,商丘的火神祭祀延續(xù)了幾千年,,波及了華夏許多地方,在中國歷史上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祝融,、炎帝、閼伯在中國歷史上都被百姓供奉為火神,,但無論是文字記載還是形成廟宇而被人們世代祭祀,,都當(dāng)首推閼伯?!渡糖鹂h志·閼伯祠記略》云:“陶唐氏以為火正,,曰伯者,所以有功而食其墟,。伯,,火官,掌祭火星,,行火政,,后世以為火祖?!?/p>
關(guān)于閼伯的故事,,《左傳·昭公元年》記載:“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于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后帝不臧,,遷閼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于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标P(guān)于閼伯與火的故事,,《中國神話傳說》記載,閼伯雖然經(jīng)常跟他的弟弟實沈發(fā)生沖突,,但是當(dāng)他自己獨自住在商丘的時候,,一切就恢復(fù)平靜了。他開始認(rèn)真執(zhí)行自己的使命,。他發(fā)現(xiàn)祭祀商星的人類沒有火種,,抓住了野獸只能連毛帶血地吃生肉,夜里也沒有火來照明,,只能在地上爬著走,。于是,他決定到天庭盜取火種,。趁著上天庭的機會,,他偷到了火種??墒腔鸱N不停燃燒,,火苗亂竄,根本無法掩藏,。第一次的盜火行動失敗了,。回到商丘,,閼伯冥思苦想,,終于想出一條妙計。當(dāng)再一次上天的時候,,閼伯來到天火旁邊,,點燃了一條特意帶來的粗草繩。他吹滅草繩的明火,,只剩下暗火藏在身上,,神不知鬼不覺地把火種帶到了人間,。人類從此吃上了熟食,用上了照明的火把,。閼伯盜火的事情,,很快被天帝發(fā)現(xiàn)。為了奪回火種,,天帝向人間降下一場大洪水,。暴雨傾盆,河水猛漲,,滾滾而來的洪水吞沒了田野和村莊,。人們措手不及,許多生命和火種都消失在洪水之中,。閼伯讓百姓都去逃難,,自己則留在祭祀商星的高臺上,看護最后的火種,。洪水消退之后,,人們來到祭臺,發(fā)現(xiàn)寶貴的火種還在,,但是閼伯卻永遠(yuǎn)閉上了雙眼,。
閼伯為人類盜火,只為守護人類,。人類沒有火,,閼伯勇敢地去盜火,用生命換來了人類永恒的火種,。為了紀(jì)念他,,人們在祭臺上建了一座廟,塑閼伯像供在廟里,,尊為火神,。改祭臺名為閼伯臺,又叫火神臺,。從此開始了對火神閼伯的祭祀,。
斗轉(zhuǎn)星移,時代變遷,,不變的是世世代代對火神閼伯的祭祀,。先秦時期,“火正”已是常設(shè)之職,,火官也兼有祭祀的身份,,負(fù)責(zé)“敬天授時”。漢朝祭祀火神仍是大事,。至唐代,,由于經(jīng)濟的繁榮,,由原來的單一的祭祀逐漸轉(zhuǎn)向了祭祀、娛樂,、貿(mào)易等多元化形態(tài)。五代時火神臺也是人們占卜,、祭祀,、祈禳的地方。從《宋史》記載看,,兩宋時期,,當(dāng)時的人們相信,宋朝國運之根本源于宋地,,且得到了火神的庇佑,,對火神閼伯的祭祀不斷升級。明代,,火神閼伯仍為正祀,。當(dāng)時敬祭火神閼伯的不僅是商丘及其周邊地區(qū),明朝的京師也建有祭祀火神閼伯的火神廟,。清朝時,,在閼伯臺,人們崇祀火神閼伯之盛,,曾經(jīng)達(dá)到正月初七日數(shù)萬人同時朝覲的規(guī)模,,世所罕見。民國時期,,《綏靖旬刊》載:“有閼伯臺一座,,本地人叫它做‘火神臺’,上面是一片廟院,,建筑相當(dāng)壯麗,;每年農(nóng)歷正月間,遠(yuǎn)遠(yuǎn)近近的善男信女們,,都跑來朝臺進香,。”
火神閼伯祭祀傳承了中華民族祖先以為民造福為己任,、人民不忘圣賢功德薪火相傳的優(yōu)秀文化,。作為中華文明傳承的載體,“火神祭祀”已經(jīng)被列入非遺名錄加以保護,。
火神臺下通往高臺的一側(cè),,有一塊石碑,正面刻“火正始祖”四個大字,。這是中國商丘火星臺論證會北京專家組得出的結(jié)論,。石碑背面有專家組各位專家名諱,,記錄下來,以資證明,。
站在臺下觀望,,只見該臺臺基處為圓形,往上逐漸變成圓錐狀,。臺周圍蒼松翠柏,,郁郁蔥蔥,似有煙霧環(huán)繞,,給這個人們敬仰的高臺增添了幾分神秘,。高臺用夯土筑成,臺基周長約270米,,臺高約40多米,。在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顯得高大突兀,。此臺為古代商丘都城一帶的最高點,,再加之古人認(rèn)為火神臺上應(yīng)商星,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把火神臺看作是商丘的象征。商丘以及周邊民眾莫有不知火神臺者,。
踏著陡峭的臺階登上臺頂,,回望下去,花戲樓,、商祖殿,、華商始祖雕像、三商之門景點盡收眼底,。再從懸掛“閼伯臺”三字大門進到院里,,就看到供奉火神的閼伯殿了。據(jù)記載,,元朝時期在閼伯臺上建有大殿,、拜廳、禪門,、鐘鼓樓,,臺前建有山門、戲樓等建筑,,現(xiàn)在保留下來的建筑大多數(shù)是明清時期的,。大殿是硬山式殿宇,殿宇的正中供奉著火神閼伯,,金色粉身,,給人一種高貴,、莊重之感。塑像正上有牌匾書“離宮正位”四字,,塑像前廊柱一副對聯(lián)是:“舉起天上剛正火,,燒絕世間不良人?!闭畹臇|邊是閼伯兒子的昭明殿,,昭明殿正對處是鼓樓;西邊是閼伯孫子的相土殿,,相土殿正對處是鐘樓。這邊敲鼓,,那邊撞鐘,,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火神臺祭祀活動已經(jīng)延續(xù)幾千年的時間,,由起初的商族人用添土圓墳和敲打木棒石塊,、吟誦悼念之詞等古老的方式開展祭祀活動,發(fā)展成為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的大型廟會,?;鹕衽_廟會是商丘最為古老和盛大的廟會,老百姓稱其為“朝臺”,,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唐代開始形成規(guī)模,至清代乾隆年間最為盛大,,至今依然如此?,F(xiàn)在的朝臺廟會,形式多種多樣,,“火神祭祀”依然是廟會的重頭戲,。一舞一曲有千年古韻,一顰一笑盡萬載遺風(fēng),。留青竹刻,、布藝(商丘虎頭鞋和虎頭帽)、菅氏陶瓷,、剪影,、李文面塑、歸德磚雕,、毛氏傳拓技藝,、影雕、臉譜繪畫,、曹氏木雕畫,、根雕,、商錦手工織布、宋繡,、伊尹佩香草藥手串,、黃樂意糖畫、扎刻技藝,、動物標(biāo)本傳統(tǒng)制作技藝,、木葉畫、墜胡制作技藝等眾多傳統(tǒng)項目在廟會呈現(xiàn),。廟會期間,,肘歌、麒麟舞,、四平調(diào),、目連戲等非遺演出,舞龍舞獅,、噴火,、鐙鼓、中幡小車子旱船,、打鐵花等民俗節(jié)目琳瑯滿目,,熱鬧非凡。民俗美食匯集各類極具特色的小吃,,品味舌尖上的“商丘味”,,重拾記憶中的人間煙火氣。歲末至,,游子歸,,彩燈亮。逛燈會是廟會必不可缺的傳統(tǒng),。當(dāng)夜幕降臨,,千盞花燈齊放光彩,漫天絢爛,。人們拾級而上,,觀燈賞景,在詩意的光影中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時已正午,,火神臺旁邊的村莊上空已是炊煙裊裊。傳承幾千年的火,,讓人們脫離蠻荒時期,,進入文明時代。火是文明的起源,,也一直被文明所延續(xù),。千百年來,“敬火,、愛火,、崇火”的火文化也深深融入了商丘百姓的生活之中。
走出西大門,,書者記下一副對聯(lián):“高臺司火教神州永續(xù)炊煙,,夤夜觀星知此地專霑霜雨?!表灀P的還是閼伯的功績,。高臺司火永續(xù)炊煙,無疑是人們祭祀火神閼伯的重要原因,,延綿千年,,以致生生不息。
文/圖 蘇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