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梁園區(qū)的清涼寺坐落在清泠臺上,清泠臺是漢代三百里梁園“七臺八景”之一,?! ”緢笕诿襟w記者 崔 坤 攝
電影《長安三萬里》火了,作為一部國產(chǎn)動畫電影,,以一種中國人的構思,,盡顯盛唐風月。淳樸的高適,,瀟灑的李白,,青澀的杜甫,再加上王維,、王昌齡,、賀知章、李龜年等盛唐時期的文魁泰斗們的穿插相約,,讓《長安三萬里》的風骨更加豐滿,、更加生動。
將一段繁華細細品味,故事的斗轉是人們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地點的星移是朋友之間彼此欣賞的友情,。高適、李白,、杜甫,,從相識相遇,,到成為知己,,也將梁園搬上了銀幕。梁園,,也稱東苑,、兔苑、菟園,、雪苑,、修竹園、竹園,、梁苑,,是漢景帝之弟、漢武帝之叔梁孝王劉武的園林,。因劉武在平定七國之亂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再加上皇太后竇漪房對其百般寵愛,劉武修了方圓三百余里的錦繡園林,、宮宇別墅,,其景致一般記載為“七臺八景”(對于“七臺八景”的具體定位,于史學界中存有分歧,,梁園的景致應該遠豐富于七臺八景),。性格狂傲的梁孝王劉武有稱帝之心,為了掩人耳目,,也為了招賢納士,,他便樂于游山玩水,經(jīng)常與賈誼,、司馬相如,、枚乘、鄒陽,、莊忌等辭賦名家秉燭夜游,,指點方遒。
關于梁園景致的記載,,多以梁孝王劉武的御用文人,、門客以及南朝辭賦家的文章為憑,如枚乘的《梁王菟園賦》中記載有“修竹檀欒,夾池水,,旋菟園,,并馳道……西望西山,山鵲野鳩,,白鷺鶻鸼,,鹯鶚鷂雕,翡翠鴝鵒,,守狗戴勝,,巢枝穴藏,被塘臨谷,,聲音相聞,,喙尾離屬,翱翔群熙,,交頸接翼,,闟而未至,徐飛翋沓,,往來霞水,,離散而沒合,疾疾紛紛,,若塵埃之間白云也……”再如謝惠連的《雪賦》:“其為狀也,,散漫交錯,氛氳蕭索,。藹藹浮浮,,弈弈。聯(lián)翩飛灑,,徘徊委積,。始緣甍而冒棟,終開簾而入隙……”
讀到這里,,大伙兒的心中或許產(chǎn)生更深一層的疑問,,梁園的山呢?梁園的水呢,?梁園的風景呢,?梁園可是一馬平川啊,!關于這個問題,,還真得需要下一番功夫進行考證,進行嚴謹?shù)慕忉?。梁園的地貌具有很強的歷史變遷性——逐漸從丘陵地貌過渡為平原地貌,,究其變遷原因有二:一是宏觀地質構造的作用,,二是黃河泥沙沉積的作用。
從宏觀地質構造上來講,,商丘市大部分地區(qū)屬于地質沉降帶,。據(jù)有關地質數(shù)據(jù)顯示,華北南部,、黃淮地區(qū),、渤海地區(qū)是中國境內(nèi)地質下降較快的區(qū)域之一,,有些地區(qū)每年下降的速度甚至是接近或超過兩毫米,。若依此算來,,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部分沉降區(qū)的沉降總和已經(jīng)接近或超過十米了,。在商丘市境內(nèi),,古代文獻中記載的黎丘(商丘市一體化示范區(qū)賈寨鎮(zhèn)),、永樂固(梁園區(qū)劉口鎮(zhèn)),、景亳高地群(梁園區(qū)李莊鎮(zhèn)、孫福集鄉(xiāng),,民權縣境內(nèi),,山東省曹縣南部地區(qū)),朱臺(赭霞臺),、落猿巖,、棲龍岫、百靈山,、三陵臺,、青陵臺(女郎臺)、老君臺,、大堌堆,、魏堌堆等均受到了地質沉降的影響,在長期的地質運動中逐漸下沉,,甚至是消失,。從微觀的地質結構上來講,商丘市的地質構造支離破碎,,僅梁園區(qū)境內(nèi)就存在有三條不同方向的主要斷裂帶(聊蘭斷裂帶,、睢縣至曹縣斷裂帶、巨野至寧陵斷裂帶),,此三條斷裂帶的方向不同,,板塊構造的下沉速度也不相同,再加上錯綜復雜的地質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交錯,,所影響的地表表象也就不再相同了,。就因為如此,有些在歷史記載中并不見得多大的丘陵卻依然存在著,,如三陵臺,、青陵臺(女郎臺)、老君臺,、閼伯臺等,;而有些記載中規(guī)模較大的丘陵高地卻消失了,如落猿巖,、棲龍岫,、百靈山、景亳高地群等,。
黃河泥沙的沉積也是造成梁園地貌由丘陵向平原變遷的一個重要外界因素,。黃河水患于五代之前對梁園的影響較小,及至五代時期,,隨著決口與改道的頻繁,,致使梁園地貌發(fā)生了質的變化,一部分高地高崗被泥沙掩埋,。就因為如此,,漢朝時期以丘陵為地表形態(tài)的梁園地貌最終變成了今天的一馬平川。盛唐時期,,梁園地貌與漢朝時期的梁園地貌并無根本性差別,,黃河泥沙所淤積的多是以河谷低地為主。但唐朝時期卻是梁園地位的又一次提升期,,隨著隋唐大運河的開鑿,,梁園成為中國的重要經(jīng)濟重心和文化重心,南有隋唐大運河,,北有汴水,、沁水,隋唐大運河,、汴水,、沁水可以溝通南濟水與北濟水、淮水與長江水系,。優(yōu)越的氣候條件,,便利的交通優(yōu)勢,優(yōu)美的自然人文風光,,濃厚的文化氣息氛圍,,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商貿(mào),使梁園成了唐朝文人的向往之所,,也成了一部分達官貴人的隱居場所和理想的養(yǎng)老之處,。
懷才不遇的高適于宋州躬耕取給,,發(fā)憤圖強,于游歷各地之后,,再度進京趕考,,依然不能登科及第,而后繼續(xù)耕讀宋州,,直到他四十六歲時,,方才考中進士。關于出身于渤??ぃń窈颖本翱h)的高適為何要在宋州種田讀書,,而不選擇在河北景縣耕讀,于史冊中并無明確的解釋,,若是進行一些猜測與分析,,高適在宋州居住一定不是單純地為了躬耕取給,他的目的很可能是于宋州結識人脈,,以圖崛起,。
杜甫的年齡比李白小十一歲,他們于洛陽相見之時,,正是杜甫科舉失利,、名落孫山之時,也是他心中最為苦悶,,彷徨失意之時。
供奉翰林的李白雖然是官場失利,,卻是“賜金還山”,,大唐宰相賀知章傾情推薦的傳奇,高力士脫靴,,楊玉環(huán)研墨等一系列舉世驚愕的噱頭,,早已經(jīng)使他名噪天下,文壓京華,。
就這樣,,公元744年,三個人生不如意的人相聚在一起,,便有了“醉眠秋共被,,攜手同日行”的傳世佳話,便有了飲酒賦詩,、騎馬射獵,、游山玩水,好不快活的一場曠世友誼,。于交往之中,,三人感慨頗多,,高適作《古大梁行》,杜甫作《遣懷》,,李白粉壁題詩作《梁園吟》,。
就是李白的這一首《梁園吟》,卻引出了李白的一段讓人羨慕的姻緣佳話,。話說李白,、杜甫、高適于酒肆飲酒,,桀驁不馴的李白喝得踉踉蹌蹌,,于瀟灑揮毫中寫下了激越昂揚的《梁園吟》,繼而發(fā)生了宗楚客之孫女宗煜千金買壁的愛情故事,。及至后來,,李白投奔于永王李李璘,被冠以謀反之罪,,幸得宗煜的搭救,,方才保全了性命。除此之外,,關于李白的詩歌,,有一段趣談好像也與宗煜有關。若是你對李白的詩歌進行統(tǒng)計,,你會發(fā)現(xiàn)李白詩歌中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詞匯是“明月”,,而有些版本之中記載的卻是“山月”,至于是何種原因,,一部分學者認為李白是為了避開宗煜的乳名明月,,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李白是為了避開兒子李伯禽的乳名明月奴。若是以此論之,,李白在《望廬山瀑布》之中,,并沒有避開他的第一任妻子許紫煙(“日照香爐生紫煙”),兩者之間似乎是有些矛盾,。
說到這里,,或許會有人說李白、杜甫,、高適在梁園的故事應該結束了,,其實不然,因為很少有人會問李白來梁園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尋找愛情嗎,?是為了陪著杜甫、高適喝酒嗎,?更或者是為了準備東山再起,,想碰到一個比賀知章(唐朝宰相)更顯赫,、更牛的貴人?為了解開這個問題,,還需深層次地剖析一下李白,,認識一下李白。
李白的愛好是什么,?喝酒,,作詩,舞劍,,求仙問道,,做官,報效朝廷……喝酒,,斗酒詩百篇,,幾乎貫穿了李白的一生;作詩,,揮毫如驚雷,,是李白揚名立萬的砝碼;舞劍,,千里不留行,,俠客生于骨;做官,,傲然風骨在,,天子呼來不上船;報效朝廷,,建功立業(yè),,卻陰差陽錯地投靠了永王李璘,差點丟了性命,。那么問題來了,李白為何客居梁園十年,?他的客居梁園是否會和求仙問道有關系呢,?說不定還真的有些關系,因為李白的一生有很多敷衍潦草之處,,但他對修仙問道一直是認真的,、虔誠的,若是以復旦大學教授戴建業(yè)的觀點論之,,這種可能性反而更大,。
中國道家圣地很多,若是以時間論之,,唐朝以前的并不多,,有太白峰,、昆侖山、老君臺……然讓修道者得道的地方更少,,一般以昆侖山論之,,可是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昆侖山都是禁地,,誰也說不準能不能活著回來,。然而,人們很難想象的是在中原地區(qū)也有一處道家得道的圣地——孟渚澤,。
孟渚澤是上古九澤之一,,位于現(xiàn)在的梁園區(qū)北部、山東省曹縣東南部,、虞城縣北部,、山東省單縣東南部,于金元明三朝為黃河所淤,。在道家的一些歷史文獻中,,有道家始祖老子于孟渚澤悟道成神的記載,亦有莊子于漆園工作,,于蒙城之北的南華山(古稱景山,,今被黃河所淤,或在山東省境內(nèi))悟道成神的記載,。于是乎,,在梁園的孟渚澤也便成了李白心中的道家圣地。一直追求道教思想,,夢想位列仙班的李白于梁園之地久久不愿離去,,他很可能是效仿老子、莊子之舉,,準備在孟渚澤求仙問道,,修成正果。
在李白的影響下,,兩個科舉不第的小迷弟杜甫和高適轉而棄儒隨道,,竟然跟著他們精神上的帶頭大哥李白在孟渚澤一帶尋仙草、找仙藥,、煉仙丹,。李白是“賜金還山”,名滿天下,,天下之人向邀,,皆是酒肉相待;他為富戶人家、達官貴人寫上一詩一詞,,皆有真金白銀相送,;及至后來,他又娶了宗煜,,李白的活動經(jīng)費可以說是非常豐沛的,。再看看年歲較大的高適,遠離故土,,親朋甚少,,除了種地讀書外,所有求仙問道的活動經(jīng)費均要以出賣糧食換取,,自古太平盛世又是米肉皆賤,,高適賣糧食的錢自然是少得可憐了。年歲較小的杜甫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也是為求仙問道的經(jīng)費而整日里忙碌發(fā)愁,。及至后來,經(jīng)費嚴重不足的高適,、杜甫只得與家境殷實的李白分道揚鑣(與歷史記載吻合),,高適、杜甫,、李白三人各自修仙練道,,互不干涉。再往后,,高適與杜甫見修仙練道很難成就正果,,也只得再一次走上科舉應試的儒家仕途之路。
駐足梁園,,強漢盛唐時期的盛景已經(jīng)成為往昔,,高速發(fā)展的腳步又一次交集于詩歌散發(fā)的濃厚墨香,青陵臺的流水依舊清冷,,清涼寺的傳說依舊生動,,三陵臺的煙火依舊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