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
—— 本報“殷商之源·探源”采訪組探訪商丘殷商文化
湯王臺 燧皇陵 山東曹縣成湯王陵 虞城伊尹祠 閼伯臺
商文化起源于商丘,,興盛于安陽,。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丘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商丘之所以稱為“商丘”,與商族,、商人,、商朝和殷商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
商丘之名,,傳承文明,。商丘最早就是指閼伯觀測“商星”的那座高丘。
玄鳥生商,,不是傳說,。玄鳥最早來自東夷族的玄鳥氏、玄鳥圖騰,。
殷商之源,,源頭在商。商丘,,是歷史學(xué)家,、考古學(xué)家心中的“殷商之源”。
一,、商丘之名,,傳承文明
有這樣一座偉大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伴隨著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歷史、五千年文化,、五千年風(fēng)雨,,歷經(jīng)兵禍天災(zāi)、戰(zhàn)亂洪災(zāi),,一次次毀滅而又一次次重建,永遠(yuǎn)屹立不倒,,傳承華夏文明之火,。
這就是商丘。
“商丘試一望,,隱隱帶秋天,。地與辰星在,城將大路遷,?!比缤哌m的詩句,商丘一直在中國人的詩詞里,、心靈里,。
“商丘”一名是怎么來的呢?
“商丘名稱的來歷與閼伯臺密不可分,?!闭驹谟?200多年歷史的中國最古老的觀星臺前,,商丘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張學(xué)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閼伯臺又稱火星臺,、火神臺和商丘,。據(jù)考證,此處便是帝堯時期火正閼伯觀星授時的觀星臺,。閼伯的主要職責(zé)是:任火正之職,,觀察大火星,并以大火星的行跡變化,,確定時節(jié),,指導(dǎo)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為民祈福,。閼伯是一位天文學(xué)家,,而他觀星授時的高丘,就是一座原始的天文臺,。這一觀點已被1994年中國商丘火星臺學(xué)術(shù)研討會確認(rèn),。”
閼伯死后,,百姓感念他的功德,,稱為“火神”,將他葬在生前觀星授時的土丘上,。自古以來,,人民群眾將閼伯當(dāng)神靈供奉和朝拜。閼伯之后,,相土繼承“火正”之職(相土是契的孫子,,商族部落首領(lǐng)),在先商時期,,“商丘”始終是商族研究天文,、確定歷法的地方。
天上一顆商星,,地上一個商丘,。
商丘這個地名,最早就是指閼伯觀測“商星”的那座高丘,。上古時代的先民,,正是靠著觀測“商星”和其他星辰,先后確定四季,、二十四節(jié)氣,,發(fā)明了陰陽合歷的中國農(nóng)歷。
燧人取火非常業(yè),,世界從此日日新,。
傳說中比商丘更古老的地名叫“燧明國”,。相傳在一萬年前,燧人氏在燧明國(今河南商丘)發(fā)明了鉆木取火,。燧人氏發(fā)明的華夏文明之火,,開啟了華夏文明的新紀(jì)元。從此,,“人猿相揖別”,。“三皇之首”燧人氏發(fā)明鉆木取火,,教人食熟食,,結(jié)束了遠(yuǎn)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燧人氏的創(chuàng)造和貢獻(xiàn),,讓史前的商丘成為一塊文明向八方流淌的高地,。
商丘,長眠著中華“火祖”燧人氏,,供奉著“火神”閼伯,,這里是中國火文化的發(fā)源地,是中國火文化之鄉(xiāng),。燧皇陵與閼伯臺,,成為商丘獨特的火文化景觀。
二,、玄鳥生商,,不是傳說
商丘古城南45里,有一個有4300年歷史,、以帝嚳高辛氏的名字命名的古老集鎮(zhèn)——睢陽區(qū)高辛鎮(zhèn),。高辛鎮(zhèn)西北不遠(yuǎn),有一座高大的墳塋,,這就是帝嚳高辛氏墓,,也稱帝嚳陵。
“帝嚳是五帝中的第三帝,,他前承炎黃,后啟堯舜,,奠定華夏基根,,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被殷商族人認(rèn)為是其第一位先祖,?!睆垖W(xué)勇介紹。
帝嚳后裔,,枝繁葉茂,。商朝,、周朝、漢朝三大王朝皆為帝嚳子孫,。帝嚳后裔姓氏有1700多個,,在現(xiàn)行按人口比例排列的百大姓氏中,有86個姓氏源于高辛帝嚳,。帝嚳后裔,,從古至今稱帝稱王者有280多位,稱帝稱王有3000多年,。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鄙套宓钠鹪矗ǔ1徽J(rèn)為源自“玄鳥生商”的傳說,。
高辛鎮(zhèn)北邊潘廟村被稱為“玄鳥生商之地”,。玄鳥生商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
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殷本紀(jì)》是以記述契的誕生開始的:“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賜姓子氏?!?/p>
玄鳥生商,,最早并不是傳說。玄鳥最早來自東夷族的玄鳥氏,、玄鳥圖騰,。商族是由東夷族而來,所以商族的后代就說是“玄鳥生商”,。
商族的起源和東夷族密不可分,。著名的美籍華人學(xué)者、人類學(xué)家,、考古學(xué)家張光直和張長壽發(fā)表于《考古》1997年第4期的《河南商丘地區(qū)殷商文明調(diào)查發(fā)掘初步報告》一文中這樣寫道:“考古學(xué)材料給了我們一條很堅強,、很清楚的線索,,說明先商文化自東海岸沿著現(xiàn)在隴海路的路線從蘇北經(jīng)徐州進(jìn)入豫東,征服了土著,,在商丘一帶建立了他的第一個都城——商,,這種可能性是可以鄭重考慮的?!?/p>
三,、殷商之源,源頭在商
商丘,,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是商族的重要發(fā)祥地、是商朝的建都地,、是商業(yè)的起源地,,是歷史學(xué)家、考古學(xué)家心中的“殷商之源”,。
說起殷商的來歷,,要從商與亳說起。
殷商的先世——商族是興起于黃河中下游的一個部落,,商的始祖契與禹同時,。契的十三世孫成湯滅夏后,以“商”為國號,,在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后裔盤庚遷殷后,,國都才穩(wěn)定下來,在殷建都達(dá)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稱為“殷”或“殷商”,。
《史記》稱“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亳,,是成湯始居之亳,即其先祖帝嚳成為天下共主后定都的亳,。亳是商朝的第一個都城,,也是帝嚳的都城。
“亳”在哪里,?這是商文明研究的一個重大命題。
自漢代起,,眾說紛紜,。中國先秦史專家,、南開大學(xué)教授王玉哲把古今關(guān)于“亳”地的說法總結(jié)概括為六種:關(guān)中說、偃師西亳說,、河南商丘南亳說,、山東曹縣北亳說、河南內(nèi)黃說,、鄭州說,。影響較大的為“三亳說”,即南亳,、北亳和西亳,。
《尚書蔡傳》《通典》《括地志》和《河南通志》均有“三亳”之說:“書所稱三亳者,蒙縣之亳曰‘北亳’,,湯所興,;谷熟之亳曰‘南亳’,湯所都,;偃師之亳曰‘西亳’,,湯所遷也?!?/p>
在“三亳”之說中,,“湯所都”之地明確為南亳。
王國維在《說商》一文中引杜預(yù)《春秋釋地》說:“宋,、商,、商丘三名一地?!?/p>
三亳,,均以商丘為坐標(biāo)。南亳,,在今商丘市睢陽區(qū)東南部,、虞城縣谷熟集西南三十五里。北亳,,即景亳,,在今山東曹縣南和商丘市梁園區(qū)北交界處。西亳,,在商丘以西大約280公里處的洛陽偃師商城,。
除西亳原為西方之夏都所在地外,南亳和北亳與商丘為一地,,離不開原古商國的范圍,。南亳之地,是商湯建都之地,有紀(jì)念商朝開國之君商湯的商湯廟及湯王臺,。北亳之地,,有成湯王陵。商國前期都城,、商朝第一個都城在商丘,,由此形成了先商、早商文化,。
商丘不僅是商朝開國之都,,興周滅商也與商丘素有淵源。睢陽區(qū)勒馬有一處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棗冢廟,,祭祀的是幫助武王伐紂滅掉商朝建立周朝的大將黃飛虎,。而更為重要的是,周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啟于商,,稱宋國,,“以奉殷祀”。宋國延續(xù)和發(fā)展了殷商文化,。
文 本報融媒體記者 白鵬 侯國勝 圖 本報融媒體記者 崔坤 賈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