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生長在適合自己的土壤里
本期話題:網友“會飛的魚”留言,,上八年級的兒子想學打羽毛球,,孩子的媽媽想讓他上奧數(shù)班,以后專業(yè)選擇人工智能或生物工程,認為這樣好就業(yè),。
杰說家教: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笨梢?,每個孩子都各不相同。古時,,為了給孩子尋找適合生長的土壤,,孟母三次搬家,直到窗外傳來書聲朗朗,。今天,,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成龍成鳳,結果有些孩子終究沒長成父母想要的模樣,。因為父母想要的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不一定是孩子喜歡的、更不一定是適合孩子的,。怎樣才能讓孩子生長在適合他的土壤里,,最后長成他自己喜歡的樣子?這才是每一個“中國式”家長應該思考的問題,。
這讓我想起了著名數(shù)學家陳景潤的故事,。20歲時,陳景潤從廈門大學數(shù)學系畢業(yè),,被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廈大是名校,校領導對陳景潤寄予厚望,,很多家長也爭著把孩子往他任教的班里送,。誰知道陳景潤不善言談,面對學生,,他腦海里浮現(xiàn)的都是高深的數(shù)學理論,。他是真不知道如何與學生溝通。學校只好安排他專職批改作業(yè),,誰知不被理解的陳景潤積憂成疾,,一年住院六次,連批改作業(yè)的差事也沒能好好完成,,他在學校成了一個不受歡迎的人。名校畢業(yè)生竟不會教書,,學校沒辦法將他退回了廈門大學,,廈門大學安排他做圖書館的資料員。
陳景潤是無能嗎?他只是沒找到適合生長的土壤,。一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人,,讓他教初中數(shù)學,顯然限制了他的發(fā)展,。做資料員期間,,陳景潤日夜鉆研教學理論,一年后,,他被數(shù)學家華羅庚調到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研究所,。10年后,他的研究成果震驚了國際數(shù)學界,,被譽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第一人”,,至今仍無人超越。
人是有特質的,,家長要幫助孩子認清他的特長,,然后做出正確引導,讓喜歡學習的認真學習,,讓喜歡踢足球的走進賽場,,這才是家長應該做的事,而不是一窩蜂地都上補習班,,都考名牌大學,。
筆者的一個朋友有三個兒子,大兒子,、二兒子學習成績優(yōu)秀,,從小學到高中一路開掛,都順利考上了名校,。偏偏小兒子不爭氣,,就不喜歡學習。兩口子一開始還積極引導,,耐著性子交流,,后來發(fā)現(xiàn)收效甚微,就不再勉強他,。既不逼他學習,,又不逼他干不喜歡的事,而是耐心陪伴,,靜待他成長,。多年以后,小兒子勉強考上職業(yè)院校,,學習一門技術,。畢業(yè)后,,小兒子到一家汽車修理廠工作。由于肯鉆研,,能吃苦,,兩年后,在老板的推薦下,,他到北京一家規(guī)模很大的汽車廠做了組長,。在他的帶領下,他的班組年年超額完成任務,,還搞出了三項小發(fā)明?,F(xiàn)在他已成了分廠的工程師。
成為工程師的這年春節(jié),,他和兩個哥哥都回到了商丘,。吃年夜飯時,他爸爸感慨,,說:“小三啊,,小時候爸媽沒逼你上學,現(xiàn)在看來是正確的,,你兩個哥哥雖然優(yōu)秀,,但讓他倆干你的活,不一定比你強,!”聽了爸爸的話,,三兒子也很感慨,說:“當初爸媽真逼著我考大學,,說不定我不僅考不上大學,,很可能早就廢了?!?/p>
是豆芽就讓它長成一盤小菜,,是大木就讓它柱起一片長天。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要找到適合他生長的土壤,,相信早晚有一天,孩子會發(fā)出屬于他自己的光和熱,,為自己,、也為這個世界照亮前行的路。
“杰說家教”欄目垂詢電話:0370-2616006
手機:13849660198(微信同號),,歡迎網友提供話題,,參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