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傳統(tǒng)藝術煥發(fā)新生
——青年豫劇演員謝彥巧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謝彥巧(右二)在演出,。 受訪者供圖
“我?guī)煾冈谏糖鸬脑F工作,,這里是她老人家生前時常牽掛的娘家,,我覺得我來到商丘更像回家,?!苯?,豫劇馬派傳人謝彥巧創(chuàng)辦的謝彥巧戲曲工作室“戲音閣”與梁園區(qū)戲曲傳承保護中心簽約,,將在多領域開展全面而深刻的合作,。
謝彥巧出生于洛陽嵩縣,,四歲便開始學習唱豫劇,是豫劇大師馬金鳳最小的親傳弟子,。她在《梨園春》節(jié)目的舞臺上嶄露頭角,,之后經過中國戲曲學院的系統(tǒng)學習,以優(yōu)異的成績完成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學業(yè),。她多次參加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南廣播電視臺,、河南省劇協(xié)舉辦的各種戲曲大賽和活動并獲獎。
在馬金鳳的悉心教導下,,謝彥巧不僅學習了馬派藝術的精髓唱腔和表演技巧,,更重要的是領悟到了馬派藝術真誠、質樸,、真摯的情感表達,。謝彥巧的梨園之路始于對豫劇發(fā)自內心的熱愛,,而如今所處新時代,她意識到僅僅局限于舞臺表演,,不足以將豫劇藝術傳承下去,。因此,她開始探索藝術傳承新道路,。
她敏銳地捕捉到新機遇,,嘗試利用網絡直播形式,將豫劇帶到更多觀眾面前,。直播間里,,謝彥巧有時會身著華麗戲服深情演繹,有時會將戲曲背后的故事與傳承向觀眾娓娓道來,。如今,,她的直播間已成為豫劇愛好者的聚集地,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了豫劇,。
2022年,,謝彥巧創(chuàng)辦了戲曲工作室“戲音閣”,并擔任主理人,,創(chuàng)新性地開展“戲曲·圓桌派”小空間戲曲的嘗試,。謝彥巧通過“一人一臺戲”的形式,與戲迷近距離處于同一空間內,,一起分享豫劇經典人物的喜怒哀樂,,探討人物背后的情感和故事。暖色光源照在中間的小展示臺,,一語一調在戲迷耳畔流轉,,三五十人圍坐,共同講述對人物精神的解讀和切身感受,。在一次次的近距離互動中,,觀眾不再是簡單的旁觀者,而是參與者?,F在這種戲曲展演形式已經在洛陽,、鄭州、許昌等地廣泛傳播,,并受到來自不同年齡階段戲迷的“好評”,。
“到商丘更像是回家,我感到非常溫暖,。馬派藝術以豫東調為基礎創(chuàng)立,,豫東調的核心在商丘,作為馬派弟子,身上肩負著傳承馬派藝術的使命,,要想學好豫東調,,就得來商丘?!敝x彥巧表示,,能夠在師父曾經生活和工作過的商丘傳承豫劇,不只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致敬,,更是一種責任,。她相信在這片充滿豫劇韻味的土地上,同眾多前輩一起集思廣益,、共同探討,,做好戲曲文化的傳承,定能吸引更多人喜歡上豫劇,。在這里,,她將繼續(xù)在保留傳統(tǒng)精髓的基礎上,探索新的表現形式,,傳承和發(fā)揚豫劇的精髓,讓豫劇更加貼近現代觀眾的審美,。
本報融媒體記者 李夢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