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鼻宕膶W家蒲松齡撰的這副自勉聯(lián),或許正是孫孝忠人生的真實寫照,。
孫孝忠1965年出生于民權縣野崗鎮(zhèn)小頓莊村,,初中畢業(yè)回鄉(xiāng)務農(nóng)。他對書法有著與生俱來的天分,,買不起紙,,一有空他就用毛筆蘸清水或膠泥水在石板上練字,勞動間歇,,也用手指或木棍在地上劃拉,。
1998年,他幸運地被招工到油田,,成為一名工人,,但他對書法仍樂此不疲。2000年前后,,孫孝忠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參加了幾次省內(nèi)外的書法比賽,居然獲了獎,,這讓他喜出望外,。
2007年,,懷揣著“北漂”淘金和拜師學藝兩個夢想,孫孝忠辭去油田的工作,,毅然只身離鄉(xiāng)赴京闖蕩,。為了生存,他先是在一個單位當保潔員,,后又在一家飯店當傳菜工,,這期間從未間斷苦練書法。
為了得到名家的指點,,他多次登門拜訪佟韋,、田英章、鄒德忠等幾位書法家,。書法家們的指點,,讓他成長很快。他還參加了田英章主辦的三次書法培訓班,,愛才的田英章不但費用全免,,還在經(jīng)濟上額外資助他。田英章要求孫孝忠刻苦臨摹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孫孝忠遵循田英章的諄諄教誨臨了8年,,結果田英章評價卻是“只有九字寫得好”。田英章告誡孫孝忠說:“治學需嚴謹,,臨帖要認真,。臨帖要十分逼真,從形似到神似,,直到脫帖,,這樣書寫起來才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學書在法,,而其妙在人?!睂O孝忠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在書法藝術的征途上奮力攀登,從未懈怠,。后來孫孝忠辭去了工作,,除了到圖書館看書,就是伏案臨帖習字,,不斷提升書法技藝,,并在多個書法大賽中獲獎。
書法改變了孫孝忠的命運,但他沒有陶醉,,他說“藝無止境,,山外有山”,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他不會滿足,,不會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