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就喜歡和文墨打交道,,常常信手涂鴉,,寫下不少字紙,。心想,什么時候能出版一本屬于自己的著作該有多好啊!
令人高興的是,,2017年6月,我的專著《學苑筆潭》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這部專著收錄的言論,、時評、雜談,、隨感等作品共計115篇,,其中被《商丘日報》刊發(fā)的就有85篇之多??梢赃@么說,,《商丘日報》就是《學苑筆潭》問世的“產(chǎn)房”,而報社的編輯們就是這部著作誕生的“助產(chǎn)士”,。
《商丘日報》創(chuàng)辦不多日(時稱《商丘報》),,抱著試一試的心理,我將寫作的拙文《重復是學習之母》投寄給報社,。誰承想,,1985年2月9日就刊發(fā)了,我當時可以用欣喜若狂來形容,。正是這趴在方格紙上的手工草字變成了鉛字排列的報紙版面,,大大激發(fā)了我的寫作熱情,使我邁出了與《商丘日報》結(jié)緣交友的第一步,。
之后,,我又針對當時干部隊伍中存在的弄虛作假成風的現(xiàn)象,撰寫了《說假話者戒》《共產(chǎn)黨人應當講真話》《講真話的勇氣》《關鍵在于聽真話》等評論文章,,這些作品都被《商丘日報》發(fā)表于顯著位置,。這對于一個業(yè)余作者來說,無疑是莫大的鼓勵和鞭策,。
2003年8月,,以《商丘日報》編輯、記者為主體的“商丘雜文學會”成立,,我有幸被吸納為該學會成員,。不久,又被商丘報業(yè)集團麾下的《京九晚報》聘請為“老年記者”,,寫作熱情進一步升溫,,由一個忠實讀者轉(zhuǎn)變?yōu)椤渡糖鹑請蟆返臒嵝淖迦恕6嗄陙?,從《商丘日報》的領導到編輯,,對我投寄的稿件十分抬愛,幾乎達到“每投即用”的地步,。我深知,,每一篇稿件都是經(jīng)過編輯們的精雕細琢才見諸報端的。至今算下來,,我已經(jīng)在《商丘日報》發(fā)表消息,、通訊、理論文章等各類體裁的作品近200篇,,其中以言論,、時評、雜談,、隨感居多,,我把這類體裁的文章輯錄成冊,出版了名曰《學苑筆潭》的專著,,算是圓了一個出書的夢想,。我在編輯出版這部著作的過程中,同樣得到《商丘日報》主要領導和專家的傾情關愛和支持,。報社原黨委書記,、社長李廣瑞同志,,年逾九旬,仍費心勞神,,揮毫作序,,寫了許多褒揚之詞,深感難以企及,,我把它當作做人為文的努力方向,。《商丘日報》原主任編輯,,商丘著名雜文,、文學評論家楊石同志細心閱讀書稿,提出許多寶貴修改意見,,并精心構思,、巧筆匠運,為該書撰寫了《深邃之思想啟智 斐然之作品抓人》的書評,。此書評后來發(fā)表在2017年8月18日的《商丘日報》上,,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學苑筆潭》分為學而第一,、養(yǎng)性修身、覓實求真,、戒貪興廉,、時政閱評、見賢思齊,、憂樂百姓,、探奇覽勝、真情永存,、品嘗書香等十個篇目,,多角度、多側(cè)面,、多層次闡釋了黨的與時俱進,,述說了黨領導下治國理政的重要事件,解析了新時代實行改革開放的方略舉措,,漫議了社會前進中的熱點焦點問題,,摭談普通百姓生活的喜怒哀樂,鞭笞黨員干部隊伍中的貪腐行為和社會丑陋現(xiàn)象,,謳歌改革開放偉大斗爭中涌現(xiàn)的先進典型……且不說這些作品在當時能夠給人多少教育和啟發(fā),,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學苑筆潭》是我在《商丘日報》啟迪,、受教之下,,于思想認識,、理論修養(yǎng)、道德品質(zhì),、學問業(yè)績諸方面不斷攀登,、逐步提高的最有力的佐證。
?。ㄗ髡呦抵泄采糖鹗形h校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