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日報社總編室副主任李巖:25年堅守 心中有夢 不負熱愛
2015年記者節(jié),,李巖到北京參加全國新聞界“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受訪者供圖
2022年8月,李巖(右)策劃“‘三代從軍·情系國防’最美家庭”融媒體系列報道,并走進許世友將軍下連隊時的老班長張吉生老人家中采訪,。記者 崔 坤 攝
2024年3月,李巖(左)主持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喬葉《寶水如鏡·故鄉(xiāng)有情》商丘讀者見面會,。袁紀偉 攝
“深夜在泛黃的燈光下趕稿的背影,、眼睛里布滿的血絲、形影不離的采訪本和攝影包,、每次回家都急匆匆的腳步,、書架上擺滿的新聞記者傳記及專著……”這是童年時代,當記者的父親李學民留在李巖腦海中的畫面,,是李巖對記者職業(yè)的源頭認知,,也是滋養(yǎng)她立志扎根新聞事業(yè),支撐她一往無前努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新聞記者的不竭動力,。
1999年12月,,剛從鄭州大學新聞系畢業(yè)的李巖通過公開招考進入商丘日報社工作。25年的記者生涯,,她先后在商丘日報和京九晚報新聞研究室,、社會經濟部、時政記者部,、深度報道記者部,、總編室等多個崗位歷練,成為一名集記者,、主持人,、策劃、外聯(lián)于一體的“斜杠新聞人”,。
商丘,,是一座充滿大愛的城市,是一方孕育好人的熱土,。李巖長期挖掘采訪好人故事,,好人報道占據了她采訪版圖的“半壁江山”,,很多人稱她“好人記者”。從2012年開始,,李巖深度參與“商丘好人”道德品牌的打造,,由她撰寫的《商丘好人 感動雙城》《商丘人愛說管》等作品登上《人民日報》頭版,新華社以《“商丘好人”品牌的淬煉之路》為題報道商丘,,《光明日報》《農民日報》也多次關注商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商丘好人”品牌叫響全國。
十多年來,,李巖采訪撰寫各種題材“商丘好人”報道400余篇,,30多篇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河南日報》等媒體刊發(fā),其中《依偎在習近平懷里合影的小女孩長大了》獲第33屆河南新聞獎一等獎,,《俠骨丹心托起生命之舟》獲第26屆中國地市報好新聞一等獎,,《中國好人李東亮:愛,支撐他將公益進行到底》獲2021年度中國地市報優(yōu)秀新聞作品二等獎,。2022年年初,,商丘市檔案館從李巖的眾多作品中精選100位好人事跡結集出版《商丘好人》,用檔案的形式記錄“商丘好人”的故事,。
2005年2月20日,,在浙江溫州務工的商丘籍農民工李學生舍生忘死、從火車輪下救出兩名兒童獻出生命的壯舉感動了溫州,、感動了全國,,從那時起,,李學生便在商丘人心中樹起了一座豐碑,。2015年,在一次幫扶好人活動中,,李巖采訪從溫州回鄉(xiāng)的李學生的父親李洪深,,了解到他珍藏著十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抱著李學生女兒李敏的合影照片。經過深入采訪,,2015年3月3日,,《商丘日報》一版頭題首發(fā)《依偎在習近平懷里合影的小女孩長大了》;3月21日,,《中國青年報》以《習近平抱在懷里合影的英雄女兒長大了》為題在一版頭題配圖刊發(fā),,影響全國。一時間,,英雄的女兒在社會關愛下成長的故事成了那個春天網絡上最溫暖的話題之一,。
2015年10月,李巖以《一張老照片帶來的感動》為題參加“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她把采訪“商丘好人”的經歷講到了省會鄭州,,講到了首都北京,,獲得河南省新聞戰(zhàn)線“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一等獎、全國新聞界“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優(yōu)秀選手,,受到了中國記協(xié),、全國“三教辦”、河南省委宣傳部的通報表揚,。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李巖常說,一位位平凡而普通的好人的故事帶來源源不斷的感動,,讓她不斷創(chuàng)作出更多沾泥土,、帶露珠的作品,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2018年12月,李巖榮登“河南好人”榜,,從采訪好人到成為好人,,她用實際行動傳承“商丘好人”精神,成為名副其實的“好人記者”,。
緊跟時代奔跑記錄,,勇?lián)浾呗氊熓姑6嗄陙?,李巖每年都深度參與商丘日報社推出的年度大型全媒體融合報道,,不斷錘煉自己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2015年,,李巖跟隨“聚焦生態(tài)文明·尋訪美麗鄉(xiāng)村”特別報道組走進虞城,,兩天時間冒雨采訪了虞城縣9個鄉(xiāng)(鎮(zhèn))的10個村落,走訪黃河故道碩果飄香生態(tài)果園,,參觀有“丈量天下”美譽的鋼卷尺王國,,感受木蘭故里的鄉(xiāng)土文化傳承;2017年李巖參加“游商丘古都城 讀華夏文明史”探訪聚焦活動的報道并擔負“史前篇”的撰寫工作,,在《“三皇五帝”時期的商丘傳奇》一稿的報道過程中,,她深刻領略了家鄉(xiāng)文化的博大精深;2021年“百歲人家感黨恩”系列融媒體報道,,李巖走進102歲的退休教師朱清潤家中,,聆聽了從苦難中走過的百歲老人向中國共產黨的真情告白;在2023年“殷商之源探源·大美商丘尋美”融媒體采訪活動中,,李巖走進虞城,、寧陵,、示范區(qū),用新聞人特有的眼光,,報道非凡十年大美商丘的蝶變發(fā)展,。
融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的記者需要勇于接受挑戰(zhàn),,在守正創(chuàng)新與變革傳承中不斷提升能力和水平,。在商丘日報社“深融合、創(chuàng)一流”的融合發(fā)展背景下,,李巖也逐漸從文字記者向全媒體記者轉型,。2022年6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之際,,商丘日報社與商丘軍分區(qū)政治工作部聯(lián)合推出“‘三代從軍·情系國防’最美家庭”融媒體系列報道,。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李巖身兼策劃者,、組織者,、報道者,和深度報道部的記者一起頂烈日,、冒酷暑,,深入我市10個縣(市、區(qū))13個三代從軍的家庭,,以“文+圖+視頻”的方式,,挖掘他們傳承優(yōu)良家風家訓,接力從軍,、保家衛(wèi)國,、奉獻社會的故事。2023年,,該報道榮獲第40屆河南省新聞獎三等獎,。
只有對自己的職業(yè)飽含深情與責任,,才能面對各種挑戰(zhàn)勇敢追夢,。工作中,李巖深入挖掘選題,、積極謀劃統(tǒng)籌,、勇于挑戰(zhàn)自我,逐漸成長為采,、編,、播、主持,、策劃于一體的記者,。今年1月,,李巖在商丘市新華書店策劃主持了商丘日報社高級記者郭文劍《〈史記〉新讀》背后的故事分享會,獲得與會領導和讀者的高度認可,。今年3月,,李巖又組織策劃并主持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喬葉《寶水如鏡·故鄉(xiāng)有情》商丘讀者見面會,展示了一線記者積極主動融入融媒體改革的探索實踐,,受到社會各方的點贊好評,。
25年的新聞工作實踐,李巖筆耕不輟,,撰寫各種題材的新聞作品400余萬字,,30余篇作品榮獲國家級、省級新聞獎,,先后獲得河南省“我為正能量代言”傳播獎,、敬業(yè)奉獻“河南好人”、河南省最美家庭,、河南報業(yè)“先進工作者”優(yōu)秀案例等榮譽,,多次被授予商丘市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商丘市巾幗建功標兵,、商丘市崗位學雷鋒先進個人等稱號,。2024年1月,李巖作為商丘優(yōu)秀婦女代表參加了河南省婦女第十四次代表大會,。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新時代對記者職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剛剛結束的全國青年骨干記者強“四力”“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解析實戰(zhàn)培訓班上,,李巖作為300多名參訓學員的代表之一在結業(yè)儀式上發(fā)言,。她表示,繼續(xù)傳承學習老一輩新聞記者“勿忘人民”的精神,,在融媒體改革實踐中不斷踐行“四力”,,努力創(chuàng)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深度,、有溫度的作品,,做新時代有擔當?shù)男侣勅恕?/p>
記者 李 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