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央視播出的紀錄片《大運河之歌》,,提到大運河商丘段以及發(fā)生在這里的一場驚心動魄的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事,。為什么會特別提到商丘呢,殊不知,,這里可曾是運河重鎮(zhèn),,現(xiàn)有大運河的兩處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中國大運河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于2014年6月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涉及8個?。ㄖ陛犑校拥肋z產(chǎn)27段,,以及運河水工遺存,、運河附屬遺存、運河相關(guān)遺產(chǎn)共計58處遺產(chǎn)點,。其中,,河南共有7處,包含河道文化遺產(chǎn)4段(通濟渠鄭州段,、商丘南關(guān)段,、商丘夏邑段、永濟渠??h—滑縣段),、相關(guān)文化遺產(chǎn)點3個(含嘉倉、回洛倉,、黎陽倉遺址),,商丘占了2處。
流經(jīng)商丘的大運河屬于隋唐大運河,,從洛陽至淮河這一段就是史書上說的通濟渠,,系隋煬帝于605年發(fā)動民眾所開鑿。當時的人們一般不用“通濟渠”“運河”這樣的稱謂,,而是將運河總稱“漕渠”“漕河”或“運糧渠”,,各段也大都有自己的俗稱,如自滎陽以東的通濟渠段稱為汴河,、汴水或汴渠(不同于古汴水鴻溝),,將江南河稱之為官河,永濟渠名稱不變,。在各段運河中,,汴河是唐宋時期利用頻率最高、具有樞紐地位的河段,,它連接黃河和淮河,,呈西北—東南方向,,流經(jīng)當時的東京、宋州,、宿州,、泗州 (今開封、商丘,、宿州,、泗縣)等地。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汴河咽喉重鎮(zhèn)的繁華與風(fēng)雅
商丘在唐宋時期又稱宋州,、睢陽,當時的宋州和汴州一樣同處汴河交通要道,,是水陸要沖,、運路咽喉,十分繁華,。文人雅士行船經(jīng)過此地,,也會停下來,甚至在此逗留一段時間,,攜手同游,,詩酒唱和。我們看看杜甫《遣懷》詩對宋州的描寫: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陳留亞,劇則貝魏俱,。邑中九萬家,,高棟照通衢;舟車半天下,,主客多歡娛……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氣酣登吹臺,懷古視平蕪,。芒碭云一去,,雁鶩空相呼。
杜甫曾游歷宋州,,漢代梁孝王劉武曾在此修園林,、建城池,當時宋州的繁榮程度僅次于著名的交通發(fā)達城市陳留,,也就是汴州,,而在政治軍事上的地位則與永濟渠沿岸的貝州和魏州相當。城邑中有數(shù)萬戶人家,,街道兩旁的高樓也互相輝映,,舟船車馬川流不息,主客之間相得益歡,,從中可以窺見宋州的繁盛氣象,。天寶三年秋,李白,、杜甫,、高適同游梁宋,杜甫在詩中也回憶了這段往事,。宋州睢陽郡,,本梁郡,天寶元年更名,,下轄十縣:宋城,、襄邑、寧陵,、夏邑,、谷熟、楚丘,、柘城,、碭山、單父,、虞城,。詩中的芒碭當時也屬于宋州。杜甫在其他詩中還提到,,“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由此可見,,李白、杜甫,、高適一行三人將這運河岸邊的古城游了個遍,,梁園醉飲,把酒論詩,,放聲高歌,,留下一段文人佳話。
當時的文人們來到宋州,大都會到梁園去看看,,并且多有吟詠,。梁園,又名梁苑,、兔園,、睢園、修竹園,,俗名竹園,,乃西漢梁孝王劉武所營建的游賞宴賓之所。西漢初年,,漢文帝封其子劉武于大梁,,梁孝王在汴梁東南古吹臺一帶大興土木,建造了規(guī)模宏大,、富麗堂皇的梁園,,又在園內(nèi)建造亭臺樓閣,種植奇木佳樹,。建成后的梁園周圍三百多里,,宮觀相連,是景色秀麗的人間天堂,。梁孝王喜招攬文人士子,,曾設(shè)宴梁園,,多有名人名士參加,,如司馬相如,、枚乘等,,后稱之為梁園賓客,。此事在以后的許多詩文中均有提及,。唐代令狐楚任汴州刺史時頗有政績,,當時的文人與之多有詩詞來往,,如白居易,、姚合,、楊巨源等,這些酬唱詩中常常提到梁園,,“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歌揚郢路誰同聽,聲灑梁園客共聞”“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梁園修竹舊傳名,,園廢年深竹不生”“梁園臺館關(guān)東少,相府旌旗天下尊”“兔園春欲盡,,別有一叢芳”等,,詩中充滿了對逝去年代的追憶,,也包含著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怨憤之情。
堅壁梁宋間,,遠籌吳楚利:睢陽之戰(zhàn)艱苦卓絕而影響深遠
唐建中三年(782年)夏,,46歲的詩人韋應(yīng)物任滁州刺史,他從長安到洛陽,,又出黃河到大梁(開封),,再次泛舟汴河赴任,這距離他第一次往返汴河已是十年時光,。沿汴水經(jīng)過睢陽,韋應(yīng)物作詩《睢陽感懷》:
豺虎犯天綱,,升平無內(nèi)備,。長驅(qū)陰山卒,略踐三河地,。張侯本忠烈,,濟世有深智。堅壁梁宋間,,遠籌吳楚利,。窮年方絕輸,鄰援皆攜貳,。使者哭其庭,,救兵終不至。重圍雖可越,,藩翰諒難棄,。饑喉待危巢,懸命中路墜,。甘從鋒刃斃,,莫奪堅貞志。宿將降賊庭,,儒生獨全義,。空城唯白骨,,同往無賤貴,。哀哉豈獨今,千載當歔欷,。
詩中描寫了睢陽之戰(zhàn)的慘烈情形,。睢陽之戰(zhàn)是安史之亂的一場著名戰(zhàn)役。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叛軍為了打通睢陽南下江淮,,派兵13萬奪取睢陽。睢陽太守許遠求助于雍丘(今杞縣)防御史張巡。張巡自寧陵率兵3000人進入睢陽,,合兵不足7000人,,在睢陽百姓支援下,開始了艱苦卓絕的睢陽之戰(zhàn),。張巡負責(zé)軍事指揮,,許遠負責(zé)后勤保障,堅守了10個月,,大小戰(zhàn)斗400多次,,殺敵12萬多。其間,,城中的戰(zhàn)馬,、麻雀、樹皮,、草根,、紙、茶等能吃之物全部吃光,,兵士僅余400人,,終因饑餓、疲憊至極,,無力再戰(zhàn),,城池淪陷。張巡,、許遠及南霽云等將士被俘后罵敵不絕,,英勇殉國。原城內(nèi)所有官兵和居民全被殺害,,卻無一人投降,。睢陽之戰(zhàn)阻擋了安史叛軍的南下,保全了江淮,,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下大功,。
在詩中,韋應(yīng)物斥叛軍為“豺虎”,,褒揚張巡為“忠烈”,,怨朝廷無“內(nèi)備”,感嘆救援終不至,,高度評價張巡“堅壁梁宋”眼界高遠,,為平叛的最后勝利贏得了時間。睢陽之戰(zhàn)影響極大,,意義深遠,,這與汴河在當時的地位,、承擔(dān)的角色和發(fā)揮的作用不無關(guān)系。汴河連接了當時的政治中心和經(jīng)濟中心,,作為國之命脈,,對于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軍事保障都起著不可或缺,、難以估量的作用。由此看來,,張巡等人真的格局高遠,,功勛卓著。張巡,、許遠因睢陽之戰(zhàn)而彪炳千古,、永載史冊;睢陽也因張巡,、許遠而名揚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睢陽古有張巡廟,,現(xiàn)有張巡祠。
無論是商丘在唐宋時的繁華熱鬧,、文人們的梁園吟唱,,還是感天動地、意義深遠的睢陽之戰(zhàn),,都和大運河這條國家大動脈有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